林心小筑

如果再次发生物种灭绝事件,谁最有可能存活到最后?

适者生存

如果有一天,地球再次发生物种灭绝事件,谁最有可能存活到世界尽头?也许就是蚂蚁。哈佛大学的两位著名自然学家威尔逊与乌得勒在他们出版的《蚂蚁》一书中写道:“蚂蚁与恐龙几乎同时出现在地球上,可是两者的归宿却截然不同。”

历经数千万年的进化,除了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衍生出不同分支外,蚂蚁的求生方式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它们的生存能力早就走在了其他动物前面——具有一般动物所不具备的及时转换求生方式的能力。

众所周知,高级哺乳动物有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分,但不少吃肉的哺乳动物不吃草,吃草的哺乳动物不吃肉,它们哪怕饿死也不会改变口味,但蚂蚁可以,而且改变的招法出神入化。南美洲的切叶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诞生之初,切叶蚁并没有锋利的牙齿,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种植蘑菇,但一场生存危机引领了它们日后的进化方向。正是这种随机应变的本领,让它们能与我们共享共存在这颗并不太大的地球上。

和恐龙抢食

白垩纪初期,食草的鸭嘴龙和角龙突然崛起,蚂蚁赖以生存的食物被这些大家伙席卷一空。面对如此庞大的对手,蚂蚁并没有坐以待毙,它们积极搜寻其他可以充饥的东西,尝试建立全新的食物链。

机智的蚂蚁发现了味道和营养都还不错的蘑菇(菌丝顶部包涵着丰富的糖分和蛋白质等营养,这些都是蚂蚁的美餐),而且发现了它们是从湿腐的碎叶中生长出来的。于是,它们开始大量采集自己无法食用和消化的树叶,将它们运回巢穴后,进行粉碎加工,尝试着自己种植蘑菇……

蚂蚁靠劳动而获取新鲜食物的举动被威尔逊等科学家称为“动物进化中的重大突破之一”。从此,在蚂蚁的分支中,又多了一个种类——切叶蚁。

种植蘑菇

在印度教中,有一位大神湿婆,据说她有让生命毁灭与再生的能力。但若你有幸在野外看到蜿蜒曲折的切叶蚁大军,举着月牙形的绿叶急速行进时,或许你会意识到,它们才是大自然中真正的湿婆。

切叶蚁所到之处,天空就会下起“绿叶雨”。大家切的切,运的运,为了在自己的巢穴建起美妙的蘑菇伊甸园而辛勤劳作。它们劳动时的心理状态,应该与农民在春季播种时,憧憬着秋季的硕果累累是一样的。

当然,大规模的采集和运输只是蚂蚁农夫种植工作的筹备阶段,如果将切叶蚁种植蘑菇看作一个流水线的话,这只能算是第一道工序:备料。

待完成备料工作后,体型稍小的蚂蚁会把运来的树叶进行初步加工——用嘴裁剪成细小的碎块,并负责转运至巢穴内专门用于培育蘑菇的种植园内。随后,体型更小的蚂蚁会用咀嚼的方式将绿叶弄成糊状,并将它们口器中特有的有助于发酵的酶,沁入糊状物中。最后,这些蚂蚁还会把半流质状的东西平铺在种植园专用的土壤上。至此,种植的工作便告一段落。

当那些为了种植工作忙活许久的小蚂蚁们陆续回巢后,专门负责施肥、看护“庄稼”的蚂蚁就出现了。它们的体型中等,会像流水线上三班倒的工人一样,尽忠职守,准点交接班。

事实上,所谓的施肥就是往蘑菇园里布施排泄物。千万别以为蚂蚁是会随地大小便的动物,它们是很讲究卫生的——没有施肥任务的蚂蚁会在类似于人类厕所的地方方便,随后会有专职清理粪便的蚂蚁负责清运工作。

担负看护责任的蚂蚁数量不多,因此工作并不轻松。除了不间断施肥外,它们还要实时近距离观察蘑菇园,随时剔除那些不适合它们食用的另类孢子,并定期收获成熟、可食用的蘑菇,为整个蚁巢提供食品。

享用美食

如果土壤的温度、空气的湿度,以及肥料的用量都相当合适,那么菌丝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蘑菇极有可能在几天内就会钻出碎叶堆,慢慢长大。

面对如此诱人的美食,许多饥饿的蚂蚁会趁着看护者不注意,来到“蘑菇园”里,啃破蘑菇顶部。此时,蘑菇顶部会很快分泌出黏液,而黏液的气味就是开饭的铃声。切叶蚁会有秩序地陆续来到这里吸吮黏液,这就是它们的第一道菜。释放出表层汁液后,蘑菇顶部会慢慢变得黏稠,那里则积聚了许多蛋白质,蛋白质就成为了切叶蚁的第二道美食。

威尔逊和乌得勒经过观察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年轻的雌性切叶蚁离巢去建立新家庭时,都不会忘记衔上一些有孢子的蘑菇碎片。如此一来,当这些雌蚁们到达新家后,就可以再种下碎蘑菇,给新家庭成员继续提供食粮。

正因为蚁群这种分散传承的能力,使得南美洲切叶蚁种植的蘑菇品种在数百万年内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不过,这样的传统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许多蘑菇都失去了自我繁殖能力,静等着切叶蚁来为它们传宗接代,扩土开疆。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潮·科技 » 如果再次发生物种灭绝事件,谁最有可能存活到最后?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