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小筑

胃里添加剂知多少 盘点食品中的“重灾区”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只要不超过限定的量,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并无伤害。但一些不法商人往往超量使用,甚至暗中使用原来不允许进入食品的添加剂,这样就损害了大众的健康。

  我们的胃里积累了多少食品添加剂?现在,我们带你走进食品世界,了解我们常接触的食品中,都存在哪些添加剂;三餐饮食当中又该如何选择更绿色更健康的食品。

  这些食品 特别容易含添加剂

  饼干:在生产饼干时常会选择泡大粉或膨松剂,以达到口感松脆、体积膨大的效果,如果超量添加则对人体健康有害。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磷酸氢钙、硫酸铝钾(钾明矾)。这些添加剂中含有的铝可引发老年痴呆等疾病。

  

  罐头:一些小企业为降低成本,收购质量较次的水果后做成罐头,在里面超范围使用色素增加卖相。摄入人造色素会加剧孩子的多动症症状。

  辣椒面:为使辣椒面颜色鲜红,少数不法商贩在加工过程中滥用非食用物质苏丹红。这种物质仅靠肉眼查看,很难区分,被商家做成辣椒油之后,更难分辨。

  卤肉:亚硝酸盐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是允许用于食品中的,主要起护色、发色、烂肉和防腐作用。一些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会过量添加亚硝酸盐,如果添加不均匀,会引起中毒甚至致命。

  

  豆浆:一些商家为节约成本,使用少量的黄豆磨制豆浆后,再加入大量的水和香精、增稠剂等,以次充好,也给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除了豆浆,很多饮料中都有添加这类物质。

  汽水:汽水和调味品中可发现一种叫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甜味剂和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导致肥胖症和糖尿病。

  爆米花:汉堡包、薯条和外卖爆米花中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它会导致胆固醇增高以及冠心病。沙拉酱:作为一种保鲜剂和提味剂,氢化植物油常代替黄油和脂肪用于沙拉酱、人造黄油和焙烤食物的加工。它会导致肥胖症、高胆固醇和心脏病。

  

  雪糕中的添加剂多 吃多还会引发肠胃不适

  “报纸说了,一根雪糕几十种添加剂,还能吃吗?”近日,在北京朝阳区红庙附近的一家超市,一位正准备买雪糕的女士犹豫不决。雪糕店老板告诉笔者,受食品添加剂等传闻影响,今夏的生意比往年“温和”了。一些顾客除了关心雪糕的口味和价格,往往多问一句:“哪种雪糕添加剂最少?”

  专家表示,今年,雪糕配料表上的添加剂猛增,不是因为现在用得太多,主要是以前用了不标明。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规定,从去年6月份开始,所有食品中的添加剂成分,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标示在外包装上,不能用甜味剂、增稠剂、增味剂之类字样来合标。于是,今夏许多以前“隐姓埋名”的添加剂都出现在雪糕配料表的名单上。

  据了解,雪糕中食品添加剂的数量少则三四种,多则十几种。笔者在某品牌蓝莓口味的雪糕包装上发现,上面标注着瓜尔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食用香精、柠檬酸、胭脂红等13种食品添加剂。雪糕中的添加剂主要起增稠、定型、调味作用。没有添加剂,雪糕的质地就没法均匀,冻出来的状态就会像大冰块一样硬且难吃,还非常容易化成水。

  

  专家指出,按国家标准使用添加剂的冷饮对人体无害,但由于雪糕是高热、高脂肪的凉性食品,不仅是添加剂,吃多了还会引起肠胃不适。选购高质量的雪糕,应尽量做到“三看”:

  看标签。购买时要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标签标识是否齐全,产品包装上应注明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配料表(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防腐剂和着色剂应标明具体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藏条件、产品标准号。

  看包装。要选购包装完整,封口完全的产品,因为产品包装封口不完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产品卫生状况。选购时,如果发现其形态曾因溶化引起变形(再次冷冻),最好不要购买。

  看颜色。好的雪糕具有与其品种固有色一致的均匀色泽,组织细腻,乳化完全,形态完整,冻结紧固,无外来杂质、冰晶、空头、油点,杆棒正而不断,无任何不良气味,口感清凉爽快。

  专家还提示,雪糕属于高热、高脂的刺激性食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咽喉炎等病症的人群应尽量不要食用。过量地食用雪糕等冷饮会损伤胃黏膜,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时间久了易患胃病。

  

  我国目前2200种食品添加剂中近六成无法检测

  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近日完成了对各地的检查,日前在北京举行执法检查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梳理、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据了解,由于技术的限制,食品添加剂中有六成无法检测。

  据央视报道,卫生部工作人员表示,国家检测任何成分都要有依据,使用任何检测方法都需要通过多次实验论证,最后把检测方法列入国家标准。但是判定检测方法的研究过程比较复杂。据了解,我国目前2200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四成。这也就意味着,有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

  

  自做“私房菜” 拒绝添加剂

  曾几何时,流连于各色餐厅的人群,拎着快餐盒出入写字楼的年轻白领,大行其道的方便面、速冻水饺等食品……几乎成了现代社会餐饮消费的写照。

  随着食品安全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以及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带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回到厨房,自己动手做起了“私房菜”。在自家厨房,他们不仅找到失去的味道,也找到了安全、健康。

  自己做饭不是为了省钱,主要是吃个放心

  家住天津的老金是个媒体人,十几年来,他总是坚持下厨做饭,尽量不出去吃,除非特别忙的时候才偶尔下馆子:“倒不是为了省钱,关键是自己做饭,选什么食材、放什么调料都清清楚楚,吃着放心。”

  老金说:“因为工作原因,过去总在外面吃饭。可是后来越吃越发现不管在哪儿,每道菜的味道总是千篇一律,除了油大就是口重,有时吃完胃还不舒服。”后来,老金认识了一些开餐厅的朋友,才发现做餐饮讲究的是效率,不可能用心费时地去精雕细琢每一道菜:“客人等不及,餐馆也赔不起,所以鸡精、嫩肉粉、烹调好的半成品全用上了,大火猛炒,油都是直接用大勺舀的。上菜是快了,味道和健康却没了。”

  和老金有相同想法的人并非少数,网上越来越多的美食博客就是佐证,大家纷纷“晒”出自家“私房菜谱”,互相交流,共商厨艺。知名美食博客“潘潘猫”的博主就在博客首页上写道:“烹饪对我来说不是负担而是爱好。”

  

  “无所不能”的厨房小电器,成了年轻人下厨的好帮手

  点开淘宝网,不难发现豆浆机、电烤箱、榨汁机等厨房小电器在热销榜上占据了显眼位置。在一家留学生网站上,电饭煲、带烤箱功能的微波炉和榨汁机被列为中国留学生必备的三种小家电。而在很多人气颇旺的美食博客上,都可以看到热心博主推荐的家用烤箱、面包机等信息。

  在家做饭,食材和食谱的选择很关键

  在采访中,很多受访者表示,食物的美味只是选择亲自下厨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对现在的食品安全不放心。

  “一根火腿肠端上来,我怎么知道它里面用的什么肉,放的什么盐,添没添什么有害的添加剂?”“还不如挑几斤新鲜肉,买上肠衣加点盐,自己晾几根腊肠吃得放心。”

  根据我国1996年出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名称,目前就有22大类近2000种食品添加剂可以合法使用。“化学合成的东西我们不可能一点儿都不吃,但终归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什么添加剂也不放的食品来得更放心。”

  此外,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自己做饭还更有益于身体健康。美国一项针对1700多名年轻男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做饭的人当中,每天能够吃到5种以上蔬菜水果的仅占3%。

  专家表示,传统饮食方式中有很多健康元素,比如,豆类是公认的健康食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一项有关豆类食品的调查也表明,在家做饭的人吃的豆制品比较多,而不常在家吃饭的人消费豆类食品的频次明显较低。

  健康教育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洪昭光教授曾将合理膳食定义为“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四句话。而这样平衡、精细的膳食结构,显然是动辄大鱼大肉的餐馆就餐和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速食无法提供的。也许正是认识到了在家做饭对健康的重要性,英国政府在2008年将烹饪列为一些中学的必修课。

  不过,也有营养专家提醒,消费者选择自己在家做饭,食材和食谱的选择尤为关键。一方面,消费者要尽量选择来源清楚、质量有保证的果蔬以及肉禽蛋奶、谷物和油脂等原材料。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无公害的有机食品,例如柴鸡蛋等,油盐酱醋等调味品的配方也一定要看清楚,防止摄入有害物质。另一方面,自己做饭绝不等同于可以暴饮暴食,想吃什么吃什么,一定要结合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生活状况,确定合理、平衡的膳食结构。

  给孩子做饭应该注意什么

  年轻的爸爸妈妈,为了让宝宝能吃好饭、多吃饭,都愿意亲自给孩子做饭。这当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精。所谓的精就是要精加工。在择菜、洗菜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去掉干叶及腐烂的部分,洗的时候不要怕麻烦,把菜洗得干干净净。另外就是切菜了,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做,年龄小的宝宝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比较差,所以要把菜切小切匀,不能太大,太大了一是孩子吃起来不方便,二是在炒菜的时候会造成生熟不匀,不利于儿童咀嚼和吸收。

  细。所谓的细就是细烹饪。在炒菜的时候要掌握好菜的咸淡和辛辣度,适当的味道可以增加菜肴的口感,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熟。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又很容易被忽视。一些人在做菜的时候,往往会过分要求饭菜的色香味,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熟。例如黄瓜,番茄之类的蔬菜,八九成熟的时候,菜的颜色是最好看的,真正炒熟了反而没有了色泽。另外,一些肉制品和海产品,在烹制的时候很难掌握火候,火锅及烧烤更难掌握。由于儿童的消化能力差,对于一些不熟的食物,不仅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

  所以,我们在给孩子烹制食品时,一定要择清,洗净,合理烹饪,在保证食品熟透的前提下,再讲求食物的色香味。

  五种菜肴 是添加剂的“重灾区”

  不仅超市中买来的食品含有添加剂,我们前往餐馆品尝美味佳肴时,也不知不觉吃进了不少添加剂。色素、嫩肉粉、增鲜剂都被悄悄搬上了餐桌,以下5种菜品是餐馆添加剂的“重灾区”。

  爆炒牛柳和铁板牛肉

  ——嫩肉粉和色素

  牛肉类炒菜是嫩肉粉的消耗大户。为了让肉的颜色更好看,市场上销售的嫩肉粉中都加了亚硝酸盐,如果长期过量摄入,会引起中毒,甚至癌变。色素是餐馆里使用频率最高的添加剂,无论荤素、汤品还是果汁、主食都可能放,其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小炒中用得最多。

  排骨汤、鸡汤

  ——增鲜剂

  餐馆里的骨头汤、鸡汤、老鸭汤、牛肉汤,其实不少是用“肉宝王”、“一滴香”等香精勾兑出来的。这种高倍浓缩的增鲜剂是化学香精,会破坏维生素的吸收,加重肝脏负担。

  鲍鱼捞饭、葱烧海参

  ——鲍鱼粉、鲍鱼素

  这两种化学香精能让食物拥有鲍鱼、海参的鲜味。饭店里价格便宜、自助餐里让人随便吃的鲍鱼、海参,大多都是用它们调配的鲍汁。另外,这两种菜品还容易添加色素,以掩盖原本不新鲜的原料。

  牛肚、百叶、鸭血

  ——福尔马林

  为了加快泡发速度和保鲜,不少无良企业都用福尔马林泡牛肚、百叶等水发类食物,而福尔马林属于违法添加物,对口腔、呼吸道、胃肠都有损害。另外,火锅、麻辣烫的锅底也会暗藏添加剂,飘香剂、辣椒精、火锅红、一滴香等就是“常客”。

  果味甜品

  ——色素、香精

  五颜六色、各种果味的糕点全靠色素和香精来“打扮”,绿色糕点放绿色素、红色糕点放橙红色素等早已成了行业潜规则。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爱·健康 » 胃里添加剂知多少 盘点食品中的“重灾区”

()
分享到: